手机版 欢迎访问神州中泰指定服务网站
统编本教材情景式默写全集
(包括统编本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下册,共计五本书)
必修上册
《短歌行》
1. 《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2. 《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 。
3. 《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 。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 。 ,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 。
10.《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
11.《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
12.《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诗句是:“ , 。 , 。”
1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14.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 。
《归园田居》(其一)
1. 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
4.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
5.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
6.《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
《梦游天姥吟留别》
1.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非常多。
3.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天姥山上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作了铺垫。6.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梦境中第一眼看到的天姥山仙境的景象:有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有日月照耀的宫阙,景色壮丽,精心炫目。7.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梦醒后对人间乐事和古来万世的感慨之情,看似消极,却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省,为后文直抒胸臆积蓄了感情力量。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 , 。10.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1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能抚慰心灵的是“,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登高》
1.《登高》中的“ ,”极写作者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两句是“ , 。”3.杜甫在《登高》中用“, ”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4.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 ,”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天、风等六种意象自然成对。5.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6.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琵琶行》(并序)
1.《琵琶行》中“, ”一句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2.《琵琶行》中“, ”两句揭示了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3.《琵琶行》中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嫁做商人妇。“ , ”两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 ”,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5.《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6.《琵琶行》中琵琶女年轻时五陵的少年争相敬献殷勤,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是“, ”,门可罗雀,嫁于商人。7.《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8.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9.《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 ”“”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10.《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 ,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
1.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12.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我”情感被激,发出了“, ”的感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因此才有了同声相应的诗文。13.《琵琶行》中,诗人自叙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1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展现了听书人的投入,侧面反映出说书人的技艺卓绝。《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 。”15.《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多次侧面描写: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 , ?”作侧面描写。16.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4.《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 。5.《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式的句子是“ , , 。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 ,。8.《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的“ , , ”寓意周瑜功名早成,而自己鬓发斑白却毫无建树,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1.以乐景写哀情可以使哀伤的情感表达更出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使用这一手法的句子是: , , 。2.作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发出“:, ?”的慨叹,这是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 , ”的感慨。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的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喻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声声慢》(寻寻觅觅)
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 , ”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地愁苦之情。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感情慢慢融入落花,对花自怜,黯然伤神。3.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难以入眠的句子:, 。4.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说,词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到词人本欲用酒来打发愁情,没想到还是驱不散晚风带来的寒意的句子是: ,、。5.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借大雁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6.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7.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垠的愁情的句子是: ,、。8.《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愁情的句子是: , 。
《劝学》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一块木头即使直到“”程度,用一种火烤的方法也会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 。”4.“,,”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5.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学》中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外还有冰, , 。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6.《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8.《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9.即使极力眺望远方,也不如借助地势的改变来拓宽视野“ , 。”荀子用这两句话说明要善于借助外力提升自己。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1
1.《劝学》中说虽然脚力不佳,但只要借助车马,一样可以轻松到达远方“,,。”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与劣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13.《劝学》中以“借船渡水”为喻说明善于凭借外物来达到目标的句子是“, ,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5.《劝学》中说声音借助风力会增强传播效果,听的人自然也听得清晰“,, 。”16.《赤壁赋》中写到“舞幽壑之潜蛟”蛟龙非深渊不潜,因此《劝学》以蛟龙生渊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7.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反之则会取得成功, 。”18.《劝学》中点明人要实现自己境界的提升就要不断积累的句子是“ ,,。”19.“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20.“”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师说》
1.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2.《师说》中,作者用 , 的例子,论证了“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4.李蟠不拘时俗的从师学习的态度及做法是:,。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 。6.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7.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 : , 。8.《师说》中,用“嗟乎!”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赞扬了“古之圣人, ,”的正确态度。10.在《师说》中,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并且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是 , 。1
1.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拜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句子是:,, 。12.《师说》中,作者对教师职能的定义是 ,。13.《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1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句同义。15.《师说》中明确的指出了从师学习应不分身分高低贵贱年龄长幼的是, 。16. 《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错误态度。17. 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18.韩愈在《师说》中感慨,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与当时士大夫这类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 , !19.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20.《师说》中,之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赤壁赋》
1.《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 , 。2.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 , ”,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3.《赤壁赋》一文,苏轼用“ , ”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想象奇特,笔力深刻。4.《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5.《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好体现作者夜游赤壁时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 ”。7.《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8.《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 ,”消极至极。9.《赤壁赋》中“, ,,”,常被后人引用,用来勉励自己修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10.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 , ”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1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登泰山记》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2.在《登泰山记》中,“ , ”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 , ,”这四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 ”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凸显了天气的恶劣。5.在《登泰山记》中,“ ,”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6.《登泰山记》,日出之前,“,”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7.《登泰山记》,“ , ”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诗经·静女》
1.《静女》中,“ ,”两句运用“双关”来赞美姑娘。2.《静女》中,“, ”两句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3.《静女》中的“ , ”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4.《静女》中说荑草是女主人公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的两句是“, ”。
《涉江采芙蓉》
1.在《涉江采芙蓉》中,“ ,”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2.《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描写诗人在长满香草的水泽中采摘荷花的景象。4.《涉江采芙蓉》中,采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的句子是: ,。4.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5.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鹊桥仙》(纤云弄巧)
1.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2.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 , ”。
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 ,”,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无比谦虚,“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愿意成为负责“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5.《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6.《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谏逐客书》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 ,。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
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 ”这样的不良印象。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7.《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民众的力量的句子是“, ;,”。
《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答司马谏议书》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 ,”两句聊表敬意。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例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当面对着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依然坚守自我,“ , ,。”
3.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而王安石则认为自己有理有据,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不为侵官; ,,不为生事; ,不为征利; ,,不为拒谏。”一一作答,自觉问心无愧。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 、 ”一句揭示当时士大夫长久以来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附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变法的重要原因。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 , ”一句概括了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一一作出解释。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司马光指责他“,,,”。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叫他秉承祖法,无所作为,那他就不敢苟同了。
《阿房宫赋》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6.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
7.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8.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9.“ ,; ,。”结句精警,扣人心弦。
10.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 。
1
1.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12.《阿房宫赋》用16个字“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3.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14.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
15.《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 , ?
《六国论》
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2.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5.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 。”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6.《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7.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8.《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 ,,。”前人筚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业,后人却不珍惜。
9.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 。
10.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 。”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登岳阳楼》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1.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银河”的充满想象力的句子,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 ,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 , ,。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两句,其中两个短语对仗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印成趣。
7.《桂枝香·金陵怀古》“, ”两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覆灭相继。
《《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
1.《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 。
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 , ,。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4.《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
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
6.《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 。
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1.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8.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9.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10.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1
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十二章》中,孔子谦虚地认为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自己一个都做不到,但他的学生子贡说的“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却认为孔子已经达到“君子”的境界了。13.在《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14.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16.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19.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20.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
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学》(节选)
1.在《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 。”2.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而整治好家庭的前提是提高自身修养,《礼记·大学》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3.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大学》,该文通过“ , ,”三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才能心思端正。而这些是修养品德的前提。4.《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5.《礼记》中《大学之道》一篇中用三句话概括了大学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
《八章》
1.在《八章》中,老子把“至善”比作水的句子是: 。2.在《八章》中,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最接近于“道”,这是因为: , ,。3.在《八章》中,老子认为“至善”之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的句子是: ,。4.在《八章》中,老子先后用“五色”“五音”“五味”来说明奢靡的物质生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危机的句子是: ,,。5.在《八章》中,圣人对待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态度与做法是: ,。6.在《八章》中,老子对善于行道的人做出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一般人理解不了的句子是:, , 。7.在《八章》中,“, ”两句表达自己对“竞争”的态度,看似与世无争,实则颇含哲理,引人深思。8.在《八章》中,老子认为“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不能长久下去”的句子是: ,。9.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有关于“老师”的论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子在《八章》中则说“, ”强调了善良之人对恶人的示范作用。10.在《八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1
1.在《八章》中,“, ”两句告诉我们,真正活得长久的人是言行不离道的规律的人,真正的长寿是精神永存。1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在《八章》中,也有相关论述,这两句话是, 。13.老子在《八章》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
《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逍遥游》(节选)中,对于“ ”,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而客却能凭此加官进爵。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2.《逍遥游》(节选)中,在惠子看来,可以容五石之量的大葫芦,大则大矣,却不能盛水。因其不能盛水,所以成为无用之物。庄子用“ ”一句进行了反驳。3.在《逍遥游》(节选)中,庄子用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一例,说明使用它的地方不同,结果也不同的句子是“ ,,”。4.在《逍遥游》(节选)中,庄子讽刺惠子的心如茅塞般没有开通的句子是“ ”。5.在《逍遥游》(节选)中,对于惠子那只大得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大葫芦,庄子用反问的语气告诉他可以这么用的句子是“, , ?”《诗经·无衣》
1.《无衣》中,“ ,”两句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3.《无衣》中,“?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4.《无衣》中,“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5.《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6.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 ”“”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7.《无衣》中,“,”表明战士们同仇敌忾。《春江花月夜》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8.《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9.《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10.《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1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 。12.《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 ,。《将进酒》
1.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豪迈、洒脱的诗人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2.在《将进酒》中,诗人举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将进酒》中,“酒”是全诗的核心话题,也是诗人的感情寄托,其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可以看出诗人酒量之大,酒气之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可以看出诗人劝酒时的直率与豪爽。4.在《将进酒》中,诗人以黄河之水开篇,气势磅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将进酒》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7.《将进酒》“,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8.《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9.《将进酒》中“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10.《将进酒》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1
1.《将进酒》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12.《将进酒》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13.《将进酒》中由悲而乐,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14.《将进酒》一诗中,情致渐致狂放,与开篇的悲相关合,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表现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一句是: ,,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苏轼《江城子》开头三句:。。 。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2.《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3.“,,。”苏轼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他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4.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这时他才四十岁不到,却已经“ ,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节选)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 ”这三方面。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1
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14.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15.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 , , , ,。”16.屈原“怨”的原由是:“ ,,?” 17.《离骚》的文风特点是:“,。”《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国毫不费力取得了西河之地,得益于“ , , ,”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为以后秦王扫六合、吞八荒奠定了基础。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4.贾谊用“, , ,”短短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高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5.陈涉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并不是因为陈涉地位超然。对于陈涉的身份,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交代的很清楚:“, , ”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却能天下响应,只因为天下苦秦久矣。6.《过秦论》一文中“,”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7.《过秦论》中秦始皇北却匈奴,焚书愚弄百姓,收缴天下的兵器,又派遣精兵强将把守要害,自认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 ,。8.为了削弱天下的百姓的武力,秦始皇“ , , , 。”自以为江山永固,可万世为王。可贾谊却认为制止暴乱的最好办法不应该这样,而是施以仁义。9.《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 。”10.《过秦论》中,贾谊用“, ”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1
1.贾谊文采斐然,在《过秦论》中便用一组排比,“,, ,”形象概括了秦始皇仰仗武力征服天下诸侯,登上皇帝宝座,奴役天下百姓。《五代史伶官传序》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 ,”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文章开头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提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 !”令人鲜明,催人谨醒。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描绘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欲抑先扬,一盛“, , , ”一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对比,一褒一贬的抒情,力透纸背,给人以强烈的碰撞感、落差感,引起读者心灵的震颤。5.庄宗李存勖取得天下后,骄奢淫逸,重用伶官,荒废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士卒离散,仅有的些许忠臣还被庄宗逼着以发代首,发誓效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用“ ,”一句再现了当时君臣相泣的情景,何其衰败啊。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连用两个反问句“???”否定了天下的得失是因为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而是都由人事决定。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
《燕歌行》
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4.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5.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6.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7.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8.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与悲壮。9.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李凭箜篌引》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2.《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3.《李凭箜篌引》中“ ,”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4.《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 ”;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且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5.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 。6.《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因其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地无限怅惘的句子是“? 。”3.《锦瑟》中的“, ”两句,作者指出了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竭悼之情。4.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典故写梦蝶和杜鹃,以此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的诗句是:“ , 。”5.《锦瑟》一诗中,“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6.《锦瑟》中感叹“才华背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 。7.《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 ,。8.《锦瑟》中“ , ”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出来。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2.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3.《书愤》中的“ ,”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4.《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 , 。”
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
1.《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的两句是: ,。2.《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高贵的两句是: ,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质与才能的句子是: , 。这也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4.《离骚》中,写屈原看到草木零落,感慨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 ,。5.《离骚》中,“ , ”与《汉乐府》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6.《离骚》中用春秋更替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7.《离骚》中屈原担心时光流逝,怕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的两句是:,。8.《离骚》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两句是:, 。9.屈原在《离骚》中,“, ”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10.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1
1.屈原在《离骚》中“ ,”体现了他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充满了对人民深刻的同情。12.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执着追求理想和真理。《蜀道难》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3.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 , 。6.《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7.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 , 。 , 。8.从李白在《蜀道难》一诗的结尾“ , , 。”的长叹中,我们能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1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 ,”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石水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 。”4.《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望海潮》(东南形胜)
1.《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2.《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3.《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4.《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5.《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的“, ,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6.《望海潮》(东南形胜)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7.《望海潮》(东南形胜)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 , ,。”《扬州慢》(淮左名都)
1.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 , ”,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2.姜夔《扬州慢》中的“, ”,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4.《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 。5.《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 , , 。6.《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 , 。《陈情表》
1.《陈情表》中,李密用“ , ”作为“陈情”的开始,同时这也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括。2.李密半生坎坷,在《陈情表》中自言自己“,。 ,”怙恃双失,宛然一只被猎人击毙父母的没有羽翎的乌鸟。3.《陈情表》中,李密写自己“, ”。这正是家道衰落的表现,单枝独芽寡人一个,门庭衰败,连个童仆都没有。4.李密年少时期,家道衰落,没有外戚,家中也没有仆人,平日里他“,”。5.《陈情表》一文,李密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自己上表的目的一句是:, 。6.《陈情表》中,李密言及祖母近况时用了四个连句,“ , , , ”,隐喻形象地表白了祖母大限临头,而自己只想完成一刹那的义务,享受一刹那的幸福而已。7.《陈情表》中,李密希望晋武帝同情自己的遭遇,进而答应自己的请求。“ ,”两句表现了他对武帝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8.“ , ;,。”一边是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另一边是对日益病重的祖母的孝顺之情,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9.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 ,”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10.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李密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 。《项脊轩志》
1.《项脊轩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是:, , 。2.《项脊轩志》中写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的句子是:,, 。3.《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并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的句子是:“ ,?”4.《项脊轩志》中,写作者睹物思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寄予亭中枇杷树的语句是:“ ,, 。”物是人非,痛彻心扉。5.《项脊轩志》中,写归有光怀念起祖母昔日手持象笏对自己的殷殷教诲,一时心情激荡,真情流露的一句是:, , 。
《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 。,,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 ,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1
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
《归去来兮辞》(并序)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既有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当初自己为了谋生而出仕的懊悔。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挽回过去,不太可能;着眼将来,未来可期。3.当我们读到《归去来兮辞》中的“ , ”一句时,眼前彷佛见到“无官一身轻”的陶渊明划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4.《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陶渊明问道于行人,遗憾晨光微弱,不见照见前路,可见其归心似箭。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自言:辞官归家后,心情激荡,见着院里“ ,”早知松菊才是自己本性,后悔当初因做官荒废了小院。6.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说:“ , ”,异曲同工,简陋的庭院也不能阻挡隐士享受精神的乐趣。7.《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陶渊明以云鸟自喻,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8.《陋室铭》中刘禹锡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归去来兮辞》里的陶渊明说:“ , 。”两位隐士都以“琴书”为友,前者来往的都是贤人雅士,后者故友都是乡村故人,大雅,大俗,殊途同归。9.古代诗人长于描绘自然景物,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诗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两句便赞美了草木滋长繁荣茂盛,溪水漫流,描绘出一幅春水始动、万物欣荣的早春图景。10.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陶渊明用“,”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贪慕富贵,也不寻仙慕道。栖居田园才是他魂牵已久的梦境起源。1
1.《归去来兮辞》中“ , !”表现了陶渊明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1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责备自己,为了免于饥寒,违背心意做了官,却一直悲愁失意的两句是: , ?恰好与小序中的“皆口腹自役”相互照应。
《种树郭橐驼传》
1.《种树郭橐驼传》中,“ ,, , ”,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又揭示了种树的要领。2.《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3.《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早上去看了,晚上还要再去摸摸,更有甚者,“ ,”。这些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4.《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经验的时候,谦虚的说,自己种树种的好,是因为:“。”5.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时候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于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6.在《种树郭橐驼传》中,“,, ,, ,,”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石钟山记》
1.《石钟山记》一文,苏轼用一个定语从句“, ”来否定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2.《石钟山记》中除却郦道元“言之不详”的原因外,石钟山得名缘由没能流传下来,还因为“ , ; 。”3.苏轼在《石钟山记》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总结出一个结论:,,?语气强烈,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点明了全篇的主旨。4.《石钟山记》中,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 , ,,。5.《石钟山记》记载,苏轼为了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与儿子一起泛舟绝壁下,见到:,,。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石头形状怪异,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气氛。6.《石钟山记》中,苏轼探寻完毕石钟山命名的来历后,用一个宾语前置句“”表明了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拟行路难》(其四)
1.《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 。2.《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 。3.《拟行路难》中“,”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认命,不再忧愁。4.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客至》
1.《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2.《客至》中“,。”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3.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 , 。”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登快阁》
1.《登快阁》中的“ , ”两句道出了诗人希望远离官场,追求自在生活的心声。2.黄庭坚《登快阁》中实写辽远阔大之景的语句是:“,。”3.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伯乐、阮籍的典故抒发世无知音,孤独无聊之意的语句是:, 。4.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相关语句是: ,。5.《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抱负的写照。6.《登快阁》中,巧用典故,“”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化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自己抱负无法实现、自己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临安春雨初霁》
1.雨本寻常,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王维《山居秋暝》“ , ”,我们能感到初秋傍晚的清新美好;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我们可触摸到初春细雨的润泽滑腻;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读李清照《声声慢》“, 、”,便觉得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心上,霎时凄凉浸遍全身。2.《临安春雨初霁》中用讽喻手法表明诗人“闲”的句子是:“ , ”。3.《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句子是: ,”。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Copyright © 2002-2022 神州中泰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31022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