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神州中泰指定服务网站
□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 贺盛瑜
大学生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2021年3月1日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其满足程度的专项调查发现,25%—3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学生抑郁、焦虑、睡眠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仍有待提高;4%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较低,39%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处于中等水平;校内心理咨询服务便利性仍需提高,有52.1%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心理类课程或培训,仅有21.4%的大学生使用过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严重后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就如何强化、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全面落实多方联动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应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责任,加强统筹谋划,督促指导教育、卫生、政法、宣传、公安、民政、司法、妇联、财政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家庭提供支持帮助,建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部门协同责任。卫生部门要主动加强心理治疗学科建设,为心理问题学生治疗提供良好条件,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特殊病种进行监控、治理。政法、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矛盾家庭,化解纠纷矛盾,打击家庭暴力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行为。民政、妇联部门要及时加强贫困学生家庭、女
童家庭的关爱、救助,解决好学生就学后顾之忧。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正能量,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考核评估。加强对各地各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阵地建设,打好工作基础。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加强校园安防体系建设。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镇学校,按标准建设心理辅导室,配置多名专兼职教师。在校学生人数不足以上规模的学校,设立区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地方政府要加强财政保障,划拨专项资金支持辅导室建设。建好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必要的视频电话、图书、电脑、智力玩具等硬件;招收临时志愿者“父母”,加强留守儿童陪伴。
强化安全监管,及时做好重点人群干预。一是要监管学生心理健康。各学校要建立由学校负责人、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组建的学校心理危机预防网络。二是监管三类重点人群。重点抓好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庭问题学生、留守学生三类人群的引导教育,加强学生教育引导,加大对学生关爱力度,增强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有效控制因心理问题造成的极端事件发生。三是监管重点时段。加强高考中考前后、高等学校毕业前后、暑假未上课时段学生的监管,在这些时段不定期开展访问工作,加强沟通交流。
四是各地各校要制定应对心理危机的预案,公开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方便学生求助。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组织教师通过“一对一”“多对一”方式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转介到医疗机构诊治。
突出抓好学校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一是要按照国家标准,通过调剂、培养、引进等方式,配齐配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二是合理设置健康课时。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学段课程设置,高校要落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32学时的要求。三是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充分发挥朋辈心理支持作用。
发挥家庭作用,关心关爱学生,筑牢家庭防火墙。抓好家庭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积极发挥家庭作用,多关爱、多帮助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一是加强家长引导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定期对家庭关系紧张的父母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学会缓解紧张家庭矛盾,更多关心关注学生成长,打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二是强化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学校对家长的影响作用,通过组织家长委员会、教师定期家访、“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强化家、医、教协调联动。建立完善的学校发现、家长送医、医院治理体系。 (作者系西昌学院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Copyright © 2002-2022 神州中泰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31022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