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神州中泰指定服务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性格测试

海航雄鹰团多次逼退外国军机对方妄称动作粗鲁

时间:2022-03-13 04:13|来源:网络|作者:admin|点击:

王牌

——“海空雄鹰团”记事

王牌,就是在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那张牌。

在毛泽东主席眼里,海军航空兵S团就是一张王牌。他先后三次点将,在关键时刻打出这张牌。

第一次:1958年8月,美蒋飞机屡犯福州,毛主席点将“派S团去”。部队时驻青岛。12日下午师长李文模驾机飞北京受领任务,13日上午,S团秘密进驻福州机场,副团长王昆降落才40分钟,蒋军两架RF-84侦察机来犯,即令马铭贤中队起飞迎敌,当即击伤敌机两架。从此,福州的天空得到解放。

第二次:上世纪60年代初,美制RF-101高空高速侦察机有恃无恐地犯我领空。1964年11月,毛主席在看了总参的相关情报后说:“海军航空兵不是有个第X师,X师有个S团吗?请他们去一趟……”S团秘密转场到浙东,12月18日下午,在RF-101侦察机再次来犯时,副团长王鸿喜驾歼6一举将其击落,首创我军国产高速歼击机击落美制蒋机RF-101的纪录。被击落者是蒋军王牌飞行员谢翔鹤。

第三次:1965年1月,侵越美军频繁派遣AQM-34“火蜂”式无人侦察机对我国南中国海进行侦察袭扰,毛主席问:“S团在哪里?”于是S团组成小分队,进驻海口机场。3月24日,中队长王相一在1.6万米高度击落“火蜂”式1架,创造了歼6飞机在高空临界点击落敌机的纪录。接着,副大队长舒积成又击落2架。9月20日上午,美军号称世界最先进的F-104C高空高速战斗轰炸机侵犯海南岛上空,飞行员高翔将其打得凌空爆炸……

这就是王牌!S团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击伤敌机31架,创造了零高度歼敌、同温层开炮等“八个首创”,涌现了王昆、舒积成、王鸿喜、高翔等十多位战斗英雄或一等功臣。1965年被国防部授予“海空雄鹰团”荣誉称号。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王牌雄风依旧否?

在S团的荣誉室、营区主干道旁和机场作战值班室外,都有4块图板,头三块上分别写着毛主席三次点将的原话,而第四块空白……

除了当王牌,别无选择

有这样一群飞行员,他们70%的时间在战斗值班室里度过,24小时必须穿着抗荷服和救生背心,腰挂伞刀和手枪,甚至上厕所也得全副武装,把飞行头盔提在手里。睡觉则头盔为枕,和衣而卧。一有情况,就能保证第一时间起飞执行任务。

“人们总觉得战争很遥远,而对我们而言,每一次战斗起飞都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他们是“海空雄鹰团”的飞行员,说这话的是参谋长罗长明。

这是一个距雄鹰团驻地数百公里的机场。12月13日,下着小雨,有些清冷,只见值班飞机都挂上了弹,加满了油。在战斗值班室,值班的副团长吴安涛告诉我,飞行员战斗值班分三等:“一等”要坐到飞机上,发动机开着,随时起飞;今天是“二等”,飞行员必须全身披挂……

今天当班的飞行员都很年轻,最大的耿艳飞不过32岁,最小的黄亚还不满25岁。机场非常嘈杂,有发动机试车的轰鸣声,有驱鸟的模拟枪炮声,但他们对这些早已习惯,可以在高分贝的噪声中入睡。对飞行员最敏感的是电铃声,即使睡得再死,铃声一响,就会下意识地跳起来,抓起衣服就往外跑。许多飞行员因此闹过笑话,包括今天值班的吴副团长。他爱人在医院工作,有次去接家属下班,在医院的躺椅上睡得正香,突然听到铃声,一下跳起来冲出门去,跑到外头才从“梦幻”中醒过来,方知是自己错把医院的下班铃声当成战备铃声了。

问他们来这里值班多长时间了,耿艳飞轻描淡写地说:“7个月了。”一般是9个月轮一次,但也有连续两三年在这里值班的。差不多天天都要战斗起飞,近三年起飞1千余架次,最多的一天是5批9架次。

“苦吗?”“有点,但叫苦就不是当兵的人。”

“战斗起飞与训练飞行最大的区别在哪儿?”“你面对的不是假情况,而是真实的对手。”

“打仗就没有按部就班之说,能应对突发情况,才敢说能打仗。”发言者是应邀回团队讲传统的老英雄高翔。他80多岁了,爱穿大红衣服上台,开讲第一句话就是:“战友们!我爱你们。”高翔成名较晚,34岁时还没有战绩。当时他发誓:“飞不上喷气式,打不下美蒋机,我誓不姓高改姓低!”这话一代一代传到今天。1965年9月20日,他终于等来了机会,在海南岛上空死死咬住美军一架F-104C,从291米一直打到39米,敌机被打得凌空爆炸,自己的飞机也被爆炸碎片打伤13处,一台发动机熄火……美军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跳伞后被俘,中美建交后回国。上世纪80年代末,他退休后专程来中国,要见击落他的高翔。两人在上海见面,史密斯一直不理解,高翔怎么敢一直打到距他39米,瞬间就要撞机呀!高翔笑着说:“我当时想的就是撞也要把你撞下来。”

笑过了,高翔严肃地问:“如果当年不是我击落他,而是他击落我,他会专程来中国见我吗?”答案不言自明,全场寂静无声。真正的军人,从来只尊重精神上的强者。高翔接着说:“被咱们团击落的敌机飞行员,不少是对方的‘王牌’,而当时我们还是无名小卒,但打败了你,老子就是王牌!败了你就是杂牌。”掌声雷动。老英雄用亲身经历告诉后来人:战场上你别无选择,只能当王牌,杂牌就是别人的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史表明,60%的飞机是由只占4%的王牌飞行员打下来的。我军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的空战中取得的战果,大多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几个英雄团队、英雄大队。

“进S团就要当雄鹰,处前沿就要打头阵,是王牌就要当标杆。”对这条标语,老英雄们赞赏有加。有次某国提出抗议,说中国飞行员的动作太粗鲁。咋回事呢?该国一架侦察机靠近我领空侦察,雄鹰团两架战机起飞,用战斗队形逼其离开。“笑话!你来侦察我,我不用枪对着你,难道还要我欢迎你吗?”年轻飞行员对老英雄说:“我们不主动惹事,但绝不怕事,你要敢动手,我不能吃亏!”老英雄们连声叫“好”。

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墙上挂着外国飞机的图片,都是雄鹰团的飞行员拍下来的。“这叫取证,拍下证据,防止对手抵赖和反咬一口。”每幅照片的下方,都有发现和拍摄者的姓名,一共发现多少次,时间、方位都有记录,其中有4种机型是他们全军首次成功取证。多次成功取证的飞行员耿艳飞和杨楠告诉老前辈:“现在他们不敢进入我领空,主要是强闯我防空识别区和靠近我领海领空侦察。我们要对他喊话,警告他离开。如对我构成威胁,就要准备还击。”

谁都给不了你,唯有取之于敌

机场上空传来飞机发动机刺耳的尖叫,蓦地,几架国产三代机杀气腾腾地低高度通场,接着来了个小航线着陆。惊险!漂亮!飞机来自千里之外的某兄弟部队,雄鹰团的“蓝军”分队曾经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在陌生机场玩心跳,就是要给老师一个“下马威”,公开声言:“没有永远的学生,也没有永远的老师。”

好!口说不为凭,举手见高低。上天对抗,结果证明老师还是老师。学生未想到输在自己的强项——雷达上。雷达一直都是好好的,咋一对抗就不灵了呢?很简单,被严重干扰了。在最后交流时,雄鹰团团长陈刚谈了两点看法:第一,研究对手,要研究活的,我们的雷达不如你们是死情况,我们找到了一种对付办法是活情况,光记死的,不看活的,必出问题;第二,越是自己的强项越是对手防范和反制的重点,如无预防,强项很可能反而变成弱项……

据政委耿德军说,S团能与陈刚比翼的飞行员不少,所以选他当团长,就是看中他更善于学习和思考。平时训练、外出参观,不论有没有要求,他都会写一份报告。拔河,团机关总拔不过修理厂。再次拔河,他亲自指挥,赢了。啥原因?他把拔河当打仗,针对对手的特点排兵布阵,调整战术。现在,他讲的是对手的教训,更是自己充当“蓝军”的切身体会。

陈刚正式成为“蓝军”分队的一员已经8年多了。2007年,海军的第一支三代战机“蓝军”分队组建于“海空雄鹰团”。这个“蓝军”分队可谓群英荟萃,人人跨龙騋之马,个个握昆吾之剑,上天能战斗,下地能授课。首任队长是现任东航参谋长魏文徽,如今大名鼎鼎的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舰载机综合试验训练保障基地司令员张少兵等,均出自这个“蓝军”分队。陈刚当时还属小字辈,但他上的外军课大家都爱听,因为死资料被他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活情况。有次他讲某国某机场的某型飞机,一般情况下前出挂某型弹,而不挂另一型弹。这可能吗?它完全可以两种弹都挂呀!搞错了吧?可经有关部门证实,他说的是对的。对外军飞机的性能和常用战术动作,他不满足于幻灯图片展示,而是自己制作成三维动画,给人以直观感受。

陈刚说:“老有人问我:‘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我准备这堂课花了半年以上时间,阅读了多少资料,自己都记不清了。”飞行员们告诉我,团长对外国的几种主战机型,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看到、听到的名称,有条件时都要作记录,没条件时事后要找来看。陈刚说:“不可能你要什么资料,就有一套现成的放在你面前,只有从大量零散资料中分析提炼才能获得你所需要的。而各种媒介上的零散资料有真有假,有过时的,有纯属科幻的,有互相矛盾的,去伪存真,要有耐心,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作者见过的多媒体课件可谓多矣,但其中的视频几乎无一是原创,而陈刚课件中演示战术动作的三维动画是自己制作的,作为飞行团长,这太不容易了。陈刚却说:“这没有啥。为了研究战法,我上世纪90年代就自费买了当时最好的进口笔记本电脑,自学多种软件编程,目的就是要制作飞机的3D模型,要用动画把典型战法做出来。在2011年,我做到了。”在他的课件中有不少英语,他首次在对抗训练中使用全英语指挥。说起这事,他说:“这得益于扮演‘蓝军’,得益于学软件编程,结果3D动画做出来了,英语也练得比较熟练了。”

“蓝军”分队横空出世,如一股狂飙,卷走了练为看、练为考的陋习,而吹来了练为战、练即战的新风。在这块铁面无私的“磨刀石”面前,什么英模,什么功臣,什么级别,一切历史和现实的光环都化为乌有,唯有靠实力拼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蓝军”竟没有遇到敌手。陈刚从中感受到巨大危机。他向飞行员们提出要求:“你要打败我!”他发现,不能战胜“蓝军”,固然因为“蓝军”成员都是尖子,但似乎更在于缺少那么一股气,就是老英雄高翔所说的:“打败了你,老子就是王牌!”再次重温团史,读出了新的收获:S团历史上是王牌,是从强敌那里赢来的,而并非因为国防部命名了才成为王牌,是先成王牌后命名。王牌谁都给不了你,唯有取之于敌。

该怎么办?摆在面前的有两块“磨刀石”。

第一块是“蓝军”分队,要战胜强敌,先战胜“蓝军”,飞行员们都以能战胜团长为荣。我问:“有打败过你的吗?”陈刚说:“经常有。”樊文君就是其中一个。

第二块“磨刀石”是有人免费送上门的。S团处于东海一线,几乎天天都要与外国战机打交道。与这块“磨刀石”打交道,“急警报连着大使命、小座舱载着大担当、单批次系着大战略”。飞行员们的体会是:固然要防止“擦枪走火”,但更不可让其图谋得逞,面对面地斗智斗勇,场面惊心动魄,是否经历过是大不一样的。副大队长樊文君有一次掩护我某型运输机往南飞,到预定空域后,运输机转弯返航,按一般情况,掩护机也跟着转弯,但樊文君深知对手习惯于搞小动作,而转弯时是他悄悄尾随的最好时机,于是他故意左转一圈,果然发现一架外国战机在尾随,他立即追上去,对方看已经被发现,掉头走了。

两块“磨刀石”轮番打磨,这是雄鹰团的优势。当有人战胜自己、打败“蓝军”之后,陈刚又感到了另一种危机:“蓝军”如果停滞不前,还能发挥“磨刀石”的作用吗?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头上有能人,得走出海军范围,与空军的“金头盔”过过招。于是,空军的“蓝军”分队被请来授课了,陈刚带着小分队到空军去学习了。此刻,陈刚坐在空军首届“金头盔”得主颜峰的对面,听他讲自由空战的经验。两人都没有想到,一年后的2014年,他们会成为跨军种自由空战的对手。

颜峰所在师是空军王牌,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击落敌机88架,击伤29架,涌现了“英雄的王海大队”和赵宝桐“英雄中队”。在空军的“金头盔”比武中,他们是累计夺得“金头盔”最多的部队。现在,海空军的两支王牌部队对抗,各自都派出了4组顶尖选手。空军排在前面的是两个“金头盔”得主,副师长郝井文和副团长颜峰,海军排在前面的是团长陈刚和参谋长罗长明。陈刚与颜峰首先捉对厮杀。按常规思维,这场空战没什么悬念,因为空军开展自由空战的时间早,海军才刚刚起步,然而面对学生陈刚,老师颜峰的“必杀技”却难以痛快发挥。为啥?陈刚事后说:“他是‘金头盔’,名气大,有空战视频,我们用笨办法,反复看他的视频……找到了他的特点,心里就有点底了。”也许因为老师对学生多少还有点小看,在颜峰与陈刚对抗结束后,空军通过数据链发给第二批上去的飞行员一句话:“对手的空战能力很强,要注意。”对郝井文,他们也研究得很认真,反复看了他的视频,还开了他的研讨会。两家从一对一打到二对二,结果互有胜负。但是,最大的收获不在胜负,而是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如:

郝井文说:“我们是一线部队,不在平时演习中解决问题,就会被未来战争中的问题解决。”

陈刚说:“明天要吃掉对手,今天先要吃透对手。”

雄鹰性格:敢走边界极限

“太险了!”雄鹰团“蓝军”分队的惊险动作,往往会把初次接触者吓得伸出舌头,然后发出疑问:“还可以这样飞吗?”

在“蓝军”分队的带领下,许多人可以像他们一样飞了。不过,“一次对抗开的加力比平时一年开的还多”。这就叫战斗飞行,飞机和人几乎都到了极限,飞机不停地加力,而飞行员承受的压力接近8个G(1个G相当于本人体重的1倍)。

不这样行吗?陈刚说:“在制定‘蓝军’大纲时,我们吵了两个月的架,最后的共识是:必须这样,只能这样。”

东航政委陆晓在总结该团经验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强出苦中,胜出难中,做平时战时都肯拼命的人,始终把敢走边界极限作为有血性的常态化考验。”

这话是否说大了?平时也要拼命吗?走边界极限就意味着冒险,你还要常态化,搞没搞错?没错!副团长陈小勇告诉我,这是我们从前辈的英雄事迹中悟出来的,也是从实践中体会出来的。不肯拼命,何谈血性?不走极限,哪来王牌?

老一代的雄鹰在空战中有“八个首创”,每一个都是挑战极限的结果。

歼6击落美无人机,是雄鹰团的“八个首创”之一。上世纪60年代,美国AQM-34型“火蜂”式无人驾驶侦察机可飞到18000米以上。有段时间,美军欺负我歼6飞机不敢飞到这一高度,犯我华南领空,如入无人之境。的确,歼6飞到15000米以上,就可能因失速陷入螺旋,开炮的后坐力也可能使发动机熄火。因此,敢不敢挑战极限,成为能否打下“火蜂”的关键。1965年,S团被毛主席点将调到海南后,大队长张炳贤带领小分队冒险试验,摸索出利用动力升限,大速度冲向高空歼敌的办法,最高跃升达18600米。3月24日,中队长王相一用这一方法在16000米高空首开击落“火蜂”的纪录。接着,舒积成又先后击落“火蜂”两架。此战绩彪炳史册,是创举,也是冒险。“八个首创”就是8次冒险。因为敢冒险,高翔的战友至今仍亲切地喊他“高傻子”。而战争总是青睐这样的“傻子”,让他们成为英雄,因为他们的“傻”其实是一种科学冒险,是大聪明。

有一种说法:“年初出事故,一年白干;年尾出事故,白干一年。”政委耿德军对我说:“出了一等事故,你才知道什么叫妻离子散,什么叫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事故最好能为零,但作为一支部队,比出事故更可怕的是丢掉了闯劲,丧失了战斗力。因此,必须在冒险与保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边界极限。”

副团长陈小勇热情似火而且心细如发,在飞行上屡屡做出让人心跳的举动。

“你们胆太大了!”海军司令部一位首长来调查雄鹰团一次冒险起飞的情况后,半批评半表扬地说。

事情是这样的:2013年1月21日早晨,某国两架战机飞向我某岛海域,对我在该海域进行正常巡逻的舰船形成威胁,有必要派飞机前去掩护。可当天东南沿海气象恶劣,6时,某机场的能见度只有0.8公里左右。陈小勇、李超分别作为长、僚机,在值班室待命。这时,舰队和东航首长打电话来,问机场能不能起飞,却不问能不能降落。这说明此次起飞很重要。团值班指挥员问陈小勇和李超,有没有起飞把握,得到肯定回答后,便向上报告说可以起飞。两架飞机飞向某海域,我水面舰艇给他们发来信息:“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可首长们却为飞机降落发开了愁。华东地区的所有机场均亮“红灯”,只有浙东某海岛民航机场说勉强可以降落。于是舰队派直升机将原团长杨勇和一个引导小组送到了海岛,落地后发现根本不具备起降条件,是机场报错了数据,只好撤回本场再想办法,但大雾越来越浓,飞走后再回来接他们的直升机已无法降落。这样,执行完任务返航的陈小勇、李超只能冒险在本场降落。陈小勇后来说:“当时地标看不见,跑道看不见,在地面引导下,距离约2公里时终于看到了机场,在高度70米,距离1公里时见到跑道,成功降落。”他俩归来后,雄鹰团又战斗起飞两架次。海军工作组的调查结论怎么做呢?从防事故的角度来说,这是一起严重的事故征候;但从完成任务的角度上说,这是一个克服困难、积极完成任务的典型案例。

对此,陈小勇显得若无其事,说:“不就是盲降嘛,那年去某地给部队做示范,我/李喆、刘宝/罗长明两个机组,能见度不足2公里,陌生机场第一次着陆,机场又没有‘塔康’(空中导航系统)和本场导航系统,靠原始领航也盲降成功了。”这不是冒险吗?陈小勇说:“当然是。但极限内的风险是必须冒的,极限外的风险是不能冒的。”极限怎么定?“飞机和武器的性能极限是有科学界定的,而人的身体极限、技能极限是因人而异的。要把飞机和武器的极限发挥出来,人的身体和技能就必须与之相匹配。所谓敢走边界极限,其实就是追求最佳、最高配置的过程。”

说到这里,我想起飞行员王雄。S团飞行员到空军去参加抗载荷测试,9个G,必须坚持10秒,他没过,经不住他死磨硬缠,再次测试,终于过了。为什么硬要过呢?陈小勇告诉我:“如果9个G达不到10秒,空中许多特技动作就不能做,就可能完不成战斗任务。”在这次测试后,王雄加强了体能和意志训练,在一次与异型机的自由空战中,他先后8次成功规避导弹打击。内行都明白,规避导弹飞特技必须一杆到位,身体是要承受5至8个G的压力的。

陈小勇为有王雄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以哲学家的口吻说:“极限是对常规而言,冒险是对保险而言,都是相对的。同一个动作,对常规而言是冒险,对极限而言并非冒险。就看你是谁了。”

我是谁?我是海空雄鹰团的传人,“忠诚善战,气霸海空”,谁也不是孬种。除了新来的,差不多每个人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在空勤宿舍,飞行员的床头有一块标牌,上面有本人的照片,写着本人的格言和家属寄语,记着个人的功绩。如:“柴晓明:亮剑海空,有我无敌。家属寄语:伴你飞翔。”

政治处主任范林坤告诉我:“床头挂家属寄语,是夫妻携手传承雄鹰精神的体现。我们团的团徽和臂章的底稿就是两位飞行员的家属设计的。一位是李喆的妻子李晶晶,一位是周春荣的妻子邵华。”

海空雄鹰团的团徽简洁美观,寓意深刻,尤其是鹰头上的那只鹰眼,生动得足可以让你写出一篇文章。如此杰作却出自家属之手,这多少让我感到意外。“感到意外,是不是瞧不起我们?”见到李晶晶时,这位湖北籍军嫂对我毫不客气。问起她的简历,方知她是武汉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本在一家大出版社工作,为了支持丈夫,辞职随军了。“听说团里要制作团徽和臂章,我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我们是海空雄鹰团,我就围绕鹰的形象来构思。数易其稿,交上去后,居然被选中了。但我只提供了初稿,最后定稿是集体完成的。”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40岁时,它爪子已经老化,喙已又长又弯,翅膀十分沉重,无法捕获猎物了。要么等死,要么浴火重生。生死关头,鹰顽强地用喙击打岩石,直至老喙完全脱落,静静地等着新喙长出来,再用新喙拔掉老化的爪子和陈旧的羽毛,给自己配上新的‘武装’。经历5个月磨难,撑不住的死了,而熬过来如凤凰涅槃,一只新的雄鹰出现了……”

这是东航司令员孙来沈在作弘扬海空雄鹰精神的专题辅导,会场静悄悄,人们在思考:海空雄鹰团命名50年了,是否也要像鹰一样长出新喙、新爪……

在团部办公楼下,有两个橱窗,一个叫《论剑台》,摘登本团军官的军事论文;一个叫《他山石》,摘登外军的相关论文。12月18日,我在《论剑台》上见到的是团长陈刚写的《参加海空军航空兵对抗空战联合训练总结》。这次是异型机对抗,单机、双机对抗共8架次,他们败给了空军某团,这篇文章就是总结失败教训的。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比多少讲成绩的汇报更让人相信,“三次点将”后面那块空白着的图板,他们一定能漂漂亮亮地填补上。

编辑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2 神州中泰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31022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