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神州中泰指定服务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算命

《易经》概括的中国传统精神与浮士德精神对比分析

时间:2022-03-13 06:48|来源:网络|作者:admin|点击:

浮士德精神,是指德国人歌德在其代表作《浮士德》一书中塑造的浮士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并且认为这种精神是对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历程的高度概括,被誉为“欧罗巴文化的精神象征”。

我在想,这种精神不是中国一直就有的吗?《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就是高度概括了这种精神吗?

《易经》被称为“华夏上古奇书”,其成书年代不可考。其核心是八卦,八卦相传为伏羲所画,所谓“伏羲画卦阴阳前”,到了周文王的时候,《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即《周易》,也称《易经》。

又相传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易》,比《周易》还早的有《连山易》和《归藏易》,只是《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失传了,所以现今的《易经》专指《周易》。

《易经》中有两句话经常被写为书法作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其中,第一句就是欧洲所谓的浮士德精神,这个欧洲19世纪初才概括出来的精神,中国早就有了。更可贵的是,《易经》中还有“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句。

值得一提的是,歌德写《浮士德》花费了6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浮士德》属于诗体悲剧,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总结出一种精神,是多么的不容易。

二战以后,德国民众反思历史,有人认为浮士德精神会发展成为无所节制的贪欲的。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易经》中的后一句“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因为没有厚德载物。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执一端是谓不道,不道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自强不息为乾为阳,厚德载物为坤为阴,这两句是一个整体。而浮士德精神只有阳的一面,缺少阴的一面,所以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

《易经》中的这两句被广泛的挂在办公室里面,作为书法作品,用精美的装裱和相框。就其广泛性而言,可以称之为“中国的传统精神”,可是,挂是挂出来了,实际按照这样做的却不多。虽然老祖宗比别人早两千多年就把这种精神完整的总结出来了,耐何后人只拿来挂在墙上。这样反倒不如别人只总结了一半,虽然是个残缺的精神,但是拿来用了。用了虽然可能出问题,但也带来了生机,有问题可以借鉴、可以反思、可以改,总归有进步的机会。不管什么精神,不用就不会有什么改变了,一万年都不会变。

编辑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2 神州中泰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31022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