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神州中泰指定服务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性格测试

「心理学」从金牌主持,到无人问津,深扒乐嘉的“表演型人格”

时间:2022-04-27 00:36|来源:网络|作者:admin|点击:

大家好,我是执着地输出干货内容的Tina,我会用心理学来剖析一些人、分析一些热点,通过一个人来看一类人的人格特征,来揭秘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了不错过与我的相遇,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继续往下聊。

本期我们来聊一个淡出我们视野的人——乐嘉。

下面我讲通过分析乐嘉的经历和性格,来透析这一类人格特征的人,有哪些共同的规律。

1、火遍全国的一线主持人

从火遍全国的金牌主持,到消失于大众视野,乐嘉走过的路,让人唏嘘。

乐嘉最开始被人熟知是通过《非诚勿扰》,两个光头配合得天衣无缝,孟非理性睿智,乐嘉深刻犀利。

那时候乐嘉火到什么程度呢?

很多人说看非诚只是为了看乐嘉,没有乐嘉的非诚他们就不追了。

而在节目中,乐嘉有很多动情流泪的时候。

舆论普遍觉得他感性、真性情。

之前节目来了个卖菜哥,播放VCR的时候,乐嘉就已经眼含热泪;

面对孟非的询问,他也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再后来乐嘉离开了非诚勿扰。

有传言说是因为他和孟非不合,在后台甚至到了大打出手的程度,当然这个也无从考证。

离开非诚勿扰的乐嘉,资源还是非常好的。

先后主持了中央台的《首席夜话》、深圳卫视《夜问》,还担任《超级演说家》的导师。

可以说,那时候乐嘉绝对算得上是国内一线当红主持人。

而后面,乐嘉的口碑开始慢慢下滑了。

2、因缺乏分寸口碑节节崩塌

让乐嘉遭遇吐槽的有两段视频。

一个是在节目中,他对谢娜举止略显轻浮,顺势将谢娜抱在怀里;甚至将脸靠近,感觉像是要亲吻谢娜。

而谢娜赶紧转头,避免了尴尬。

而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他还和宁静因为意见不合大吵了起来。

也被网友吐槽没气度,没分寸。

分寸感这个词在评价乐嘉的时候,反复出现。

舆论普遍认为乐嘉的一些行为缺了分寸,过了度。

而后面真正让他遭遇口碑崩塌的是,是在录制现场醉酒、出言不逊。

《超级演说家》的录制现场,他自己带了白酒。

为了鼓励选手,他现场喝起了白酒,而这也就罢了,喝完酒之后,他开始情绪激动,现场爆起了粗口。

金星吐槽:尿都被他吓出来了。窦文涛也不满地离开了现场。

再之后,我们就很少在媒体上看到乐嘉了。

可以说,在电视媒体绽放了一圈之后,他已经消失于公共媒体之上了。

3、表演型人格是如何害惨他的?

我们该如何看待乐嘉的行为?

舆论对他的意见是分为两派的:一派认为他真性情,一派认为他红了就飘了。

从他在综艺节目中经常为选手落泪这点,我们能看出他的真性情;

而在跟宁静大吵之后,他也有真诚道歉的。

在节目中,他进行了反思,直言自己现场的反应太没有水平了,恳请得到金星的谅解。

这些细节都让我们看到,他确实是有真性情的一面的。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接受不了他的行为呢?

在这里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概念,表演型人格。

这个词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乐嘉就是比较典型的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一般都有哪一些表现呢?

第一、他们会比较容易用夸张或者是稍显不当的一些方式来表达自己,这种不当,可以理解为一种轻微的社交失礼。

在乐嘉身上就非常典型。

他的这种社交失礼有些时候都不是轻微的程度,可能超过了我们普通人能接受的范围,所以我们会觉得他没有分寸感。

在节目中,金星表示,乐嘉属于在台下还挺正常的,一到上台,人就像打了鸡血一般,拉都拉不住。

第二、表演型人格的人习惯以一种激情洋溢的方式来讲话,或者说有一定的情绪煽动性。

他们喜欢当人群的焦点,而当别人成为更大的焦点的时候,当别人出现更具魅力的状况时,他们会感到很大的不适,他们就会想要否认、逃避或者攻击。

表现在乐嘉身上就是,他不接受别人跟自己意见不同。

他和宁静吵架那一段,就很典型,宁静和他只不过是对同一个选手有不同意见,他就瞬间情绪爆发。

4、夸张表达的背后,藏着一个渴求关注的心

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不是为了抨击。

我们人群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格,每种人格都有优缺点。

表演型人格的心理动机来自于人的本能,就是获得关注,这是每个人从童年就开发展出来的一种本能需求。

如果小时候这种获得关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心里就会留下巨大的亏空,会有一种隐痛,这种痛苦甚至不为本人所知,但是却会驱使着他们通过种种的努力去获得关注。

在《非常静距离》中,李静曾经问乐嘉,他为什么要留光头。

乐嘉坦然,是为了特立独行,是因为留光头比较酷,希望得到别人的瞩目,是他内心深处的诉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乐嘉种种夸张的言行,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吸引关注。

所以即便他现在已经不再电视上出现,但是他依然活跃于线下演讲、商演或者培训。

因为,这种人格的人很难去做一种默默无闻的工作。

而其实,这种人格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

如果一个孩子很乖的时候,父母都不会陪伴他玩耍,那只有他哭了闹了,然后父母才不得不来处理,孩子慢慢就会知道,当自己有剧烈的情绪表达时,自己就会得到关注。

那这个模式就会被带入他的成长轨迹,在他成年之后,消极情绪会自然而然更夸张的表达出来。

5、如何正确对待表演型人格?

身边有表演型的人该怎么办?

你可能能够感受到,我在讲述乐嘉经历的时候,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

我是期望用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他为什么是这样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我们了解了一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如果你身边的有表演型人格的人,也建议你用更大的善意和更少的评判去面对他。

这样才会减轻他的心理负担,用更真实的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就是表演型人格该怎么办?

而如果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你需要认识到,当你感觉到这种人格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往往是安全感和存在感很弱的时候。

你会不自觉地展示剧烈的负面的情绪帮助你得到回应,帮助你暂缓这种低安全感、低存在感的痛苦。

但是你需要认识到这种方式本身就有局限性,你会一次一次无意识的重复“表演——被回应——满足——被挑战——感到不安全——继续表演”这样的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你需要看到你内在最深层次的需求,通过一种更合理的方式,比如说通过冥想,比如建立内心的价值感或者是通过找心理医生等方式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得更从容。

结语: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是早些年一句广为流行的调侃语。

从积极的层面来理解,这是说,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遵守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不能肆意妄为,像个孩子一般。

而如果演戏过度,处处将生活当舞台,那久而久之,可能就难以与自己扮演的角色相剥离。

午夜梦回之时,一定会困惑,到底哪个才是更真实的自己。

既然如此,还不如好好修心,用更真实的面貌,更强大的自己,来面对这个世界。

你我共勉!

【原创文章,盗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多年媒体记者经验,心理咨询师。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并关注@Tina心理,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编辑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2 神州中泰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31022号-14